汗皰疹是皮膚濕疹的一種,對稱性的發生於手或/和腳的側面。 因為它發生的部位在手腳這種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又以水泡為主要的表現,所以在以前一度以為它和汗腺流汗相關,而將它命名為汗皰疹。現今已經證實它和汗腺、流汗這些因素都沒有關聯。

為甚麼會得到汗皰疹? 會不會傳染? 

目前醫學對於汗皰疹的成因尚不十分清楚,只有少數病人發現和身體他處的黴菌感染或金屬過敏甚至情緒壓力有關。

至於有些人誤以為它具有傳染力,主要受下面兩個因素影響:

是因為病名有皰疹兩個字,而以為它和單純皰疹相似,具有傳染力(病名中皰疹兩字的由來是因為以水泡為主要病徵) 
是因為在手腳發生容易和香港手、腳混淆。  

汗皰疹通常長什麼樣子?

汗皰疹通常呈對稱性的分布於手掌側面、腳掌側面、手指側面或是腳指頭的側面,病灶初期往往以水泡為主要表現,隨著病程的進展,水泡乾掉或是破裂,最後以脫皮為表現。有時候因為新舊病灶同時存在的因素,也會造成水泡和脫皮同時出現。

汗皰疹好發於季節交替的時節,病灶常常會有中度到重度的癢感,造成病人很大的困擾。

要如何預防得到汗皰疹?

預防汗皰疹的方法,主要就是根據它的相關特性來預防。

1‧情緒的控制
2‧做飲食日記,找出自己的汗皰疹和金屬是否相關,如果有相關要盡量避免
3‧在季節交替時,要少碰水少碰清潔劑,多擦乳霜


汗皰疹該如何治療? 

汗皰疹一般在發生後數週就會自然痊癒,只有少數患者會有一年四季反覆發作,甚至留下慢性濕疹或是細菌、黴菌感染的併發症。但因為具有激癢這種困擾人的特性,所以如何減少病人的痛苦以及減低併發症發生,是治療的重點所在。

1 ‧避免搔抓: 搔抓往往是病情惡化以及發生併發症的主因,所以儘可能減少搔抓是相當重要的。 
2‧手腳保養 儘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並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減低癢感,還能避免發生慢性濕疹或是黴菌感染的併發症。 
3 ‧局部類固醇藥膏: 在激癢的狀況下,靠單純的保養要減低癢感相當困難。這時候需要局部類固醇藥膏來減少癢感並且控制病情。
少數病人會擔心局部外用類固醇使用是否會造成副作用。事實上,手腳是皮膚角質層最後的地方,外用類固醇不易吸收,所以不會造成身體內的副作用。只要是接受皮膚專科醫師的治療,一般無須擔心。

4‧ 壓力的控制: 壓力的控制對緩和病情、減少復發,有很大的幫助。 
5 ‧低金屬飲食:根據統計,此種方法對於合併金屬過敏體質的病人,具有高度療效。 
6 ‧照光治療:對於頑強難以控制的病灶或是一年四季反覆發作的病情,可以考慮接受這種治療(優點:低副作用 缺點:較耗時費事) 

汗皰疹的預後如何? 

汗皰疹一般在發生後數週就會痊癒,只有少數患者會有一年四季反覆發作,甚至留下慢性濕疹或是細菌、黴菌感染的併發症。

早期保養與治療對於縮短病程、減低痛苦、減少併發症有正面的影響。而如果你的病情一直難以控制,要考慮下面因素

1‧已經併發了黴菌感染:手腳是黴菌的高危險地帶,再加上汗皰診所造成的破皮,造成黴菌侵入的好環境,所以千萬要定期追蹤檢查。 
2‧已經變成慢性手部濕疹:減少外在刺激,持續保養是此種狀況控制的不二法門。 
3‧持續病因刺激:建議做情緒及飲食日記。 

汗疱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反覆發作性濕疹性疾病,且好發於青年至中年時期。不過,小至三、四歲,大至七、八十歲者,都有可能發生。一般年過中年後,發生率會漸漸降低。男女發生的比例差不多。

汗疱疹形成的原因,目前仍未完全研究清楚,許多學者都提出不同的假設。雖然許多病人可能合併有手掌及腳掌的多汗症,但可以確定的是,汗疱疹並不是因為汗腺開口被阻塞,或汗管積了很多汗而膨大所引起的。目前認為其形成的原因如下:

●異位性皮膚炎:在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中,有些人會出現手與腳的汗疱疹。但是反過來說,得到汗疱疹,並不表示一定有異位性皮膚炎,民眾不必過度緊張。

●外在因素:如對金屬的鎳、鈷、鉻,或香料、香脂、染髮劑,或某些食物過敏,或對感染的黴菌、細菌過敏等。這些外來的「半過敏原」進入皮膚後,會與皮膚中的某些蛋白質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過敏原,進而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而誘發汗疱疹。

●情緒及環境因素:熬夜、睡眠不足、壓力大、季節交替、極熱或極冷的溫度、陽光、濕度變化等。

汗疱疹在急性期主要可見兩側手掌、腳掌或手指、腳趾側面有許多劇癢且散在或聚集的小水泡或丘疹,水泡通常很深且不會破開,常常會讓病人感覺「抓不到癢處」。若水泡被病人抓破,則會呈現流湯的現象,甚至引起細菌感染,而形成膿痂疹。若沒有被抓破,則這些水泡在一、兩週或治療後會自然吸收乾掉,而形成類圓形的乾皮屑輪,然後恢復成正常皮膚。在慢性期時,手掌及腳掌會有過度角化的厚皮形成,皮膚呈現乾燥、脫皮、龜裂而有疼痛感。

最容易與汗疱疹混淆的皮膚病就是黴菌感染,包括足癬、手癬或念珠菌感染。另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乾癬及扁平苔癬等,臨床表現有時也與汗疱疹很相似。除了臨床型態的觀察外,有時尚須借助顯微鏡、細菌培養、黴菌培養、切片檢查、貼膚試驗或抽血檢查(過敏原、過敏指數)等,作進一步的確認。

在治療上,需要依病程階段選擇不一樣的治療法。若在急性期產生較大的水泡,則可在消毒無菌的情況下,將其中的組織液釋放出來。若是被抓破而流湯,以短期三天的濕敷,並配合適當水性或凝膠型基劑的外用藥膏及止汗劑,可使病灶快速收斂。若是處於脫皮、乾裂的時期,則要使用較滋潤的乳霜或油膏基劑的外用藥來治療,以潤滑皮膚,協助脫屑快速改善。

程度較嚴重者,可以短期口服藥物治療,讓症狀快速緩解,以免「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惡性循環持續進行。少數一整年汗疱疹一直發個不停的病患,可以考慮紫外線光療法,或是使用較強的口服免疫抑制劑。特別要注意的是,若有合併細菌感染或黴菌感染,要同時給予適當的治療。

另外,由於皮膚在發生此一濕疹變化的同時,表皮障壁會暫時受損,因此加強手部的保濕非常重要。平時洗手的次數不宜太多,且最好使用不含皂鹼的洗手乳。手部保濕乳液一天應使用數次,且同樣應配合病情選用不同劑型,最好是不含香料。如此,可加快受損皮膚的修復速度。

在生活型態上,應適度釋放自己,不管是生活上、工作上及家庭上的壓力,不要熬夜,且睡眠時間要充足。

在飲食上,對於反覆發作的病人,或者貼膚試驗已證實對金屬過敏的病人,可考慮減少食用含鎳、鈷及鉻較高的食物,有些病患有不錯的效果。以下將較常見者列出供參考:

●鎳:罐頭食物,以含鎳的廚具所烹煮的食物,鯡魚、牡蠣、龍鬚菜、豆類、香菇、洋蔥、玉米、菠菜、番茄、全麥粉、梨子、大黃(一種中藥)、茶葉、可可、巧克力及烘焙粉等。

●鈷:杏仁、豆類、啤酒、甜菜、包心菜、丁香、可可、巧克力、咖啡、肝臟、堅果類、扇貝、茶葉、全麥粉等。

●鉻:酵母菌發酵產品(如啤酒)、起司、乳酪、全穀、全麥、麥麴、糙米、小米、玉米、堅果類、粗製紅糖(非白糖)、葡萄汁、肉類(如牛肉、雞肉)、肝臟、甲殼類(如蛤)等。

總之,好好自我保養是可以減輕汗皰疹的程度及發病次數,但如果癢感超過可以忍耐的程度或是病情持續惡化,不要忘了儘速就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e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